缘起——关于创作的感悟
缘起之一:年入秋和博士生导师及同学一行到德国和荷兰考察博物馆。当时在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看到伦勃朗大量的作品,尤其是其中《婚礼》那一张非常有震撼力,色彩的强烈和油画重金属般的质感深深打动了我。在油画上多年的探索,第一次被如此浓郁而饱满、厚重的肌理笔触所感染,油画语言的表现可以达到如此强烈的视觉魅力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画面的用笔是肆意挥写的,隐约含蓄的地方暗示了空间的无限,金黄色和红色撞击扑面而来捕获了观众的眼睛。那一刻,真正感觉到油画这种造型和色彩的魅力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艺术语言所无法替代的。好像在这么多年的寻找中,我突然得到了一种启迪,知道自己在油画语言本体上的探索接下来应该要做的努力了。
奇境布面油画xcm
缘起之二:7年在日本,年在法国分别看到了很多印象派的作品。印象派作品中那种对于现实生活的鲜活感受力、色彩颤动的魅力,于我而言,甚至超越了在意大利看到的那些古老的经典作品。19世纪法国印象派诞生时期的社会形态,恰恰和中国现时的社会生活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这些启发无疑提供了我在博士毕业创作阶段的着眼点: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表现依据提出一个创作的课题,把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作为表现的对象,同时着力表现知识分子青年的这个特殊的和现代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当然,通常值得借鉴的是印象派在色彩研究上的成就,但是我在考察原作的直观感受中却得到了另外的启发。所谓画面的一种“未完成感”,并非作品没有完成,而是“写意”的感觉在画面表面效果上有别于抠得很细腻的形的完整感。这也是颠覆中国人普遍的一种视觉审美习惯的表现方式,对于我是一个可以做的很有意思的探索尝试。
浣溪-布面油画xcm
缘起之三:在写博士论文《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过程中,采访和接触了很多在中国油画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像詹建俊先生、靳尚谊先生、朱乃正先生、钟涵先生、全山石先生、靳之林先生等等。这个过程中,始终提示给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表现“油画语言的中国味”。“中国味”包括中国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物象;中国传统书、画表现手法上的借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精神气质的表现,这也是油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语言的价值所在。这些先生们在艺术创作上的经验之谈,使我在构思毕业创作中有了很大的思维上的拓展。先开始构思《下午茶》这张画,用了荷塘边的室外酒吧这样一个元素,“荷”有“和”的寓意是中国人特别喜爱的对象。同时,这张画把女性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与荷塘这个柔美的环境的结合是希望达到气质上的一致性。接着构思了《晚餐》这张以男性作为画面的主体表现对象的作品,前景琳琅满目的食物占据了想象的空间,背景隐约呈现的景象影射了一种不确定性,人物矜持的动作表现中国人擅长的“乐而有度”的交往之道。
静之舞-布面油画xcm
在承载了很多关于艺术问题的思考中,实践起来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断地否定又不断地重来。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点点有意义的出路,使以后有一个更为坚定的兴趣点往下画了。所以今天来梳理这些文字,仅此作为一种探讨和交流。
(选自《中国油画家》第二辑,湖北美术出版社,年9月,P-)
林笑初
7年7月8日北京
下午茶布面油画xcm
《林笑初》
(选自《林笑初》,河北美术出版社,年5月,序言)
林笑初在美院附中和油画系第二画室学习时期打下了比较好的绘画基础。她本科毕业创作作品《眼睛》系列中,表现了“橱窗”等一些内容。当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开始,现代化进程刚刚起步,基于对时代的阅读和真切的感受,她在创作中运用了比较现代的造型方式,就是用“直线”的形式因素来处理画面。应该说这组创作还是有特点的,在当时也还是比较新鲜的,体现了对于现代的社会、城市化的一些敏感。
漂浮的想像布面油画x86cm
但是,自从林笑初考上研究生进入我的第一画室以后,她开始追求转变。她的“转变”明显体现为两个阶段。
韩祺肖像·红布面油画x70cm
第一次转变是研究生时期向古典方面的转变。那个时候我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画模特儿,当时我的表现手法是偏向于古典的,比如以《光头人体》这幅画为代表,学生很自然地受到了影响。林笑初向古典风格的转变,使她这个时期的毕业创作面貌发生了变化。虽然这组创作在思路上基本延续了原来的那样一个和城市生活相关的内容,表现城市中的年轻人和她的《眼睛》系列还有一定的联系,然而,在吸收了古典的手法以后,画面题材则开始向人物画转变。因此,她在这个阶段的创作既跟以前有所区别,又有一定的连贯性。
芙蓉布面油画xcm
第二次转变是她考上博士生以后,创作上又有了更大幅度的变化。比如,《下午茶》、《晚餐》这些作品的题材是多人物的,风格有印象派的因素,用“点彩”的手法来处理画面。一般来讲,年轻人在学画的过程中有这么几次变化是非常少的。通常是一开始学了怎样的一种风格、手法,他就会用这种方式去画,画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慢慢变化。历史上有很多画家也都是这样的情况,一般一生中就只有一种风格。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到刚刚结束的博士生毕业展,林笑初在这样一段并不是很长的时间有两三次变化,是非常少有的情况。一方面也有可贵之处;另一方面也是非常艰苦的。
骆薏芬女士像布面油画x97cm
林笑初整体绘画面貌的形成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我感觉到了她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她一直很执着、很坚强地在追求新的东西,这很可贵;但要求她付出相当多的心血,尤其是作品题材向多人物的转变的过程中。她以前的画大都采取了单人肖像带场景这样相对单纯的样式,而现在要求画成多人物的,要求表达室内、室外这样更加复杂的环境了。因此,她面对这种较大的转变在技术上的准备还不是很充分,在这方面的实践相对少,所以她的创作进行得就比较艰苦。这是探索起步时自然会出现的情况,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很不容易的事,即使对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也是很不易的。这恰恰表明林笑初具有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力图不断求新、求变的艺术理想。虽然她对于探索的艰难性估计还有所不足,但是总体上讲出现了一定的成果。所以,我最后希望她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不断追求探索下去,充分估计到这个过程的艰苦性和困难性,从造型和色彩的基础问题上要进一步加强和处理好,以求未来的探索会有更大地成效。
靳尚谊
年10月
笑初肖像布面油画46x36cm
林笑初
生于浙江
现居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博士学位,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展览
“丹青记忆守望家园——第七届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云展览,北京
“国际美术家作品交流邀请展”3D虚拟美术馆,广州
山川之美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美术展,首尔,中国文化中心,韩国
山川之美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美术展,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泰国
山川之美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美术展,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埃及
和——当代中国油画小幅油画展,东京都美术馆,日本
第五届“丹青记忆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原力——青年艺术家油画联展,水立方,北京
言意之间——全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宁波美术馆,宁波
长河奔流——中俄艺术家油画作品联合展,俄罗斯
溢彩华章——中国印度尼西亚当代绘画艺术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相遇与畅想——丝绸之路国际青年艺术展,俄罗斯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中华艺术宫,上海,太庙,北京
“来自北京”中央美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纽约艺术大学美术馆,纽约
五岳之行——两岸师生作品交流展,国父纪念馆,台北
0APEC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文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