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尚扬
20世纪80年代末是中国当代艺术群雄辈出的时期,许多艺术家在西方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激烈碰撞下汲取了灵感的火花,继而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及个人标志的艺术作品。而尚扬作为其中的一员,选择了表现主义的艺术方式,聚焦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记录着时代变迁之下从自然风景到社会风景、心灵风景的种种问题。
LOT尚扬(B.)《坏山水NO.2(双联作)》
×cm×2
布面综合材料
年作
签名:Shang.18
出版:《尚扬》,安徽艺术出版社,年,P
《尚扬》,前波画廊,年,P82-85
展览:尚扬:新作,前波画廊,纽约,美国,年
估价:RMB7,,-8,,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伊始,尚扬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开放加之社会的巨大蜕变,且自己的艺术创作亟待从“地域化”的表达转向呈现新的社会“风景”,而此时在他的脑海中已朦胧地形成了一种更宽阔的景象。年,尚扬开始进行综合媒材的创作,即“状态”系列(如《状态No.4》);而这种对拾得物的拼接再组合,可上溯至其大学在校期间和宿舍室友将各种颜色的布头和内衣撕开再拼接、用钉子钉在木板上的叛逆表达;这种独树一帜的前卫艺术语汇,标志着其后艺术道路的真正开端。
尚扬《状态NO.4》×cm
木板上综合材料年作
年末,卸任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后,尚扬重新专注于艺术创作。此期间的《大肖像》与《大风景》,汲取了塞尚、杜布菲等西方后印象派的构图风格与表达事物的方式,完成了由现代到当代艺术的转型,并生发出一种自觉性,即内心追求与视觉表达一定要承载东方文化的“根性特征”。改革开放之后,尚扬迅速将目光投向因人类与资本的无序开发、破坏,而招致的自然风景的不可逆的崩坏、破碎。故而比起描绘广阔的山河,尚扬转而将一个整体的材料剪开,再以一种无逻辑的方式重新拼合,运用这种独特的图示在视觉上呈现碎片化,回应艺术家对自然及人文景观现状的看法。
尚扬《大风景》97×cm
布面油画、丙烯年作
九十年代,在广州遭遇一场大病,再从广州到北京,又过去五年时间,直至年,尚扬才彻底摆脱过去的愤懑,开始寻找一种类似植根于中国美学的图示(如《董其昌计划No.3》、《剩山图》),重新展开一个当代的问题: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与对抗有没有走向和解的可能?
尚扬《董其昌计划3》×cm
综合媒材年作
此后,透过媒材的不断转换,将“董其昌”意象替换为青山绿水的高清数码影像材料的拼贴,以打破传统概念的符号化逐渐对其意义阐释越来越深的桎梏,再次将表达主题聚焦自然与人类文明的抗衡——《坏山水》系列。此次上拍的《坏山水NO.2(双联作)》正是尚扬历经三十余年,将“山水”主题推至巅峰的三幅经典长卷巨构之一:相较于《坏山水NO.1》中将“破败”的英文单词“decay”割裂、重新排列组合的直白的标语式警句,以及《坏山水NO.3》中的中文“坏山水”文字与图片的并置,《坏山水NO.2(双联作)》可堪为该系列中表达语汇最为隐晦优雅的一幅清冷浑朴、寂灭的禅意之作。
《坏山水NO.2(双联作)》中,尚扬熟练地引入“董其昌”系列中实践过的数码高清照片的拼贴,将自然原本的葱茏葳蕤与人为分割开的抽象的锥形山川并置于画布之上,这种打破时间与空间局限的强制性的对比,安静地迸发出极具张力的悲叹,直指“坏”掉的核心精神。代表自然的数字摄影山林图像是黑灰色的、平滑的,退居一隅,将画面的主体,让位于地层板块断裂后挤压翘起的群山,像正在倒塌的多米诺骨牌压向左侧的云山清泉。而代表文明的绘画图示是贫瘠的黑白,皴裂的“戈壁滩蒸发之后残存的盐碱”;其中一条折带式的岩浆通道直接将山体割裂劈开,仿佛一场山崩地裂正在孕育。锥形、三角代表山,也代表自然的秩序与稳定;而剖开的阴阳色块分割与直线条则代表了人类的理性与文明的刚性;当它们介入锥形三角的空间,不安和冲突随即产生。
LOT《坏山水NO.2(双联作)》(细节图1)
画面上方几根莫名的线条,看似信笔涂鸦,行笔用色却在努力追求笔墨之书写性。他的线条松弛而随意,天真浑朴,虽不用墨汁,却着力于墨趣与墨韵,竟也呈现出浓淡干湿种种氤氲的效果。他们如一声当下断喝,把观者从一个设定的精神场境中瞬间拉回身体的在场,从对自然山水生态恶化的忧思,到惊悚地置身于人类生死存亡危机的恐惧之中。这神来之笔使原本典雅、幽静的画面的意义空间陡然转折,从抽象空泛的自然之忧而抵达具体真切的生命之惧;且展现出尚扬极佳的虚实平衡能力:西方抽象绘画的几何空间切割与中国绘画的虚实关系,在此作中结合得自然巧妙,即用中国画中的虚实关系统领几何空间的切割,故而其当代性十足的综合媒材布面绘画,颇具东方古典神韵。
LOT《坏山水NO.2(双联作)》(细节图2)
这篇记录“我们正在剥蚀和坍塌的风景”的史诗之作,以隐晦含蓄的表达超脱于该系列其他两幅作品之外,流露出佛家灭度的内观,以及默照大千作一微尘的法眼。尚扬以一种卓然世外的“东方智慧”,试图化解、消除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张与不安。其留于画布之上的痕迹,超越了作品本身的空间性,是对隐藏在物象里恍惚明灭的时间的描述。时间是流逝的,残酷的,无情的,绝望的,但又是超脱的,清空的。带着这样的理解,观者便可一窥画面中优雅宁静下弥漫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是如此内在与不可消解,以至于引发对文明的质疑,对文明的所谓永恒性的强烈怀疑。
LOT尚扬(B.)《山水画入门-2》
93xcm
布面蛋彩坦培拉
年作
签名:Shang.02
出版:《中国当代油画名家个案研究——尚扬》,湖北美术出版社,年,P
《大风景的喟叹——尚扬》,四川美术出版社,年,P
《尚扬》,安徽美术出版社,年,P
《尚扬》,前波画廊,年,P47
展览:尚扬——日志与手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北京,年
估价:RMB,-,
年,尚扬在完成《山水画入门》系列作品后写了这么一句话:“学习描绘山水画的母本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何以入门?”这里的“母本已坏”即直指如今眼前的“自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在“资本与权力”的不断侵蚀、重塑下,迅速被“异化”与“格式化”,并在后工业社会进一步腐坏——从此再不见林木参差、云气蒸腾的原初性自然,只剩下岩石崩裂、丘壑纵横的溃散与凋敝。而这一切都始于九十年代中国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尚扬将这种由此产生的人与环境的根本性断裂,不断问题化、具体化、形式化,最终呈现其最具标志性的《大风景》、《董其昌计划》、《山水画入门》系列,用其独特的方式观照当下混杂的文化状态,人的生存状态与文明走向。本次承拍的作品《山水画入门-2》(年)即是这个母题下构图巧妙、语汇独特的一件罕有佳构。
该作延续了符号化和“山水图式”的表达,整体以古雅的黑灰为基调;且殊为迥异地,纳入“画中画”的别致构图:画面正中似一本摊开的画册,抑或是对开册页;其上,以涂鸦式自由书写的方式将经典的中国古代山水画提炼成三角形、矩形、圆形等景观符号,寓意一个当代艺术家对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省与批判。暗黑色的背景中隐隐浮现的灰色轮廓与淡淡线条,仿佛蒙尘的旧梦,勾起一种幽幽的古朴、怀旧气息。在混沌、模糊和不确定的画面形象中,一种异常清晰的中国文化的根性意识突现出来。历史、文化和生命的存在状态及其意义在这样的图式中得到衍生。而画面这种坚硬、粗粝的肌理又令人联想起博物馆中静静安放的化石标本,暗示往日的植物山川已不复存在,人类只能藉此唯一留下的大地生命的痕迹,想象它们曾绽放过的葳蕤繁华,空留一丝寂寞的感伤。借助视觉的仪式化,艺术家完成了画面形式与个人图像系统的双重建构。而其中弥散出的闲淡、清疏、雅致的氛围,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也赋予其一种潜在的东方文化身份。
尚扬《山水画入门(创作手稿》》
13x19.1cm2年作
在《山水画入门-2》中,尚扬对时空之间(古代与当代)的转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反而使自然的风景逐渐缩小、支离破碎;而后现代社会的根本景观特征就是莫名其妙的混乱与碎片化:各种毫不相干的事物与片段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究其原因,正是社会资本对现实自然的“结构性分割”最终导致一切被拥挤在一起、被固化在了画家的画布之上。
LOT尚扬(B.)《册页-8》
xcm
布面综合材料,年作
签名:Shang.09
出版:《尚扬》,安徽美术出版社,年,P
估价:RMB1,,-1,,
在尚扬的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风景画,见证了他的艺术从现实主义过渡到后现代主义,正如他所说:“当我们感觉身边的风景一如往常时,其实,它正在发生着令人难以察觉的深刻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寻常人可以忽略,艺术家却不能。”年以后的“董其昌计划”是尚扬的艺术观念的一次飞跃,他以山水为意象提炼出概括的形式,通过一种抽象的山水画图式表达了他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思考。这种图式在尚扬后来的“剩山图”、“坏山水”系列中得到了演化发展。
董其昌《潇湘白云图》29.3×.8cm
纸本明辽宁省博物馆藏沈阳
尚扬的风景系列的演变实际上也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在“85美术新潮”后形成了与传统脉络截然不同的多元格局,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将传统的元素进行现代化转换,将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进行东方化转换,尚扬的“董其昌计划”完美地将各种艺术元素进行了转换。
LOT《册页-8》(细节图)
《册页》系列是《董其昌计划》的伴随物,以一种较轻松的方式表达同样的主题。《册页-8》这幅画很像是一件创作过程中的手稿,可以看到画家所进行的探索性和实验性的用笔。这幅画的主题来源于董其昌的山水画册页,董其昌的山水小品有着南派山水画的韵致,笔墨松秀含蓄,意境幽远静美。
LOT《册页-8》
尚扬在画中描绘了几座云山,表面上覆盖着一些草稿式的笔线,不过画家并不是要复制董其昌画中的诗意,而是借用山水的元素,提炼出抽象和半抽象的符号,然后用移植、并置、拼贴的方式将风景进行重新组合,这种重组,使画面看上去既是一个整体,又呈现出明显的断裂,仿佛时空在这里错位,过去和现在,东方和西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相逢。尚扬的“董其昌计划”,其中既有传统水墨画的元素,也受到了西方画家塔皮耶斯与基弗尔的影响,他将古典山水画和德国表现主义的造型语言融合了起来,创造出这种独特的山水画图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思索,以及对人类家园被破坏的忧思。
LOT尚扬(B.)《老哨》
95×cm
高丽纸本油彩
年作
签名:sy.82
出版:《中国当代油画名家个案研究——尚扬》,湖北美术出版社,年,P42
《大风景的喟叹——尚扬》,四川美术出版社,年,P81
《Hi艺术》,9月刊,P
展览: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年
湖北省六届美展,湖北省文化厅,武汉,年
首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年
广州艺术双年展,广州中央大酒店,广州,年
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香港艺术馆,香港,年
首届美术文献邀请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年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中华世纪坛美术馆,北京,年
素描之质——尚扬作品展,四川成都蓝色空间画廊,成都,年
无尽江山——南北油画家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年
裸与非裸——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香港抱趣堂当代艺术馆,香港,年
意象武夷——中德艺术家互动创作国际巡回展,三尚艺术,北京,年
中国图景——当代艺术邀请展,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年
展开的现实主义——年以来中国大陆油画,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年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年
此岸彼岸——中德当代艺术家11人联展,上海三闲艺术空间,上海,年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中华世纪坛,北京,年
文脉当代——中国版本综合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年
纸上谈兵——名家纸上作品展,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年
估价:RMB,-,
年,尚扬赴陕西进行毕业创作。他来到黄河边上的一座老城佳县,那时黄河冰面刚刚解冻,自上游流下来的巨大冰凌彼此撞击,在苍茫的天色下,十几个船夫一起喊着号子,吆喝着,一左一右把搁浅在河滩上的船体摇动,推向黄河。此景深深震动了尚扬,直接影响了后续“尚扬黄”的出现。《老哨》正创作于此一时期,年。尚扬以浑厚老练的笔法雕刻出时间浸染下船夫的形象,纪念碑式的构图塑造巍峨如黄土之魂。船夫的哨子是劳动时的生命节奏,老哨则是一代代传承中黄河延绵的中华血脉。尚扬写的不是这一位老船夫的生命瞬间,而是将黄河文明凝练在一个人、一定格、一张作品中。只有这样坚实的写实背景,才造就了后续尚扬的创作不断激活新系列,迭进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