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常见病因包括创伤、激素和酒精等。虽然关于股骨头坏死的研究非常多,除了已明确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为股骨头上干骺动静脉损伤外,非创伤性的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目前普遍认为股骨头血运的破坏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前提,所以血管介入术(包括血管融通术、血管介入取栓术等)听上去是可以通过改善股骨头血运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股骨头的血供网络
股骨头坏死血管介入术并不能取得和心肌梗塞、脑出血一样的临床结果。血管介入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而股骨头坏死是一个慢性发病的过程,早期无症状时很难诊断。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股骨头坏死最早发病于应用激素后4周,此时血管内的血栓已经发生机化,所以的溶栓药物都不能到达骨坏死区域,因此并不能发挥治疗作用。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即使在骨坏死研究较多的美国、日本及韩国,均不推荐进行股骨头坏死的血管介入治疗。
一旦发生股骨头坏死,机体自身修复的能力非常有限,因为硬化带形成后,药物很难进入坏死区域发挥效用,必须借助外科治疗手段,类似于血管介入、体外冲击波治疗等基本无效。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尤其是已发生塌陷时,不应进行血管介入治疗,不仅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而且会引起额外的损伤和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另外也会花费巨大。
左侧股骨头坏死已塌陷,此时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是不可取的
目前股骨头坏死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一旦诊断清楚,应及时、正规治疗。我们团队对股骨头坏死采用分期治疗:Ⅰ期采用扶拐,配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虽无系统数据,总体印象效果非常好,股骨头坏死很少发生进展,治疗的关键在于扶双拐);Ⅱ期采用打压植骨支撑微创治疗,如腓骨支撑术(微创有效,10年的生存率达90%);Ⅲ期采用切开血管术植入术治疗,如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植入术(开放性手术,功能康复辛苦,如能坚持,可以保留关节功能,10年的生存率达到82%);Ⅳ期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常成功且成熟的治疗手段,20年的生存率达90%)。
股骨头坏死并不可怕,千万不要病急乱求医,血管介入术已被事实证明是一个无效的治疗手段,一旦诊断清楚,应尽可能争取保留关节的治疗。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