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园
人
物
为了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先进,弘扬正能量,学校设立“校园人物”专栏,每周推出先模人物。希望通过用身边生动的事例来为全校师生树典型、立榜样,鼓励和激发广大师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在校园中营造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本期人物:宋宪香老师
推荐部门:办公室
宋宪香,年毕业于济南联合大学(今济南大学),本科学历。教学期间,先后送过8届毕业生,多次获山东省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章丘市优秀教师,章丘市毕业班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回母校任教,与母校结下一世情缘
一中是我的母校,是我的工作单位,更是我的家。35年前,我从一个小村庄一不小心闯入了一中的怀抱,自此和她刻下了一生的缘分。犹记得当年迎门的影壁高大庄严,古老的苍松翠柏静雅清幽,一排苏式风格的平房落落大方,我第一次看到了村庄之外的世界。从此,满怀好奇和期待的我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回到一中,回报一中对我的培养和恩情。一中就像是一位高贵的母亲,而我只是她若干子女中,资质平平的一个。女儿以高贵的母亲为荣耀,却没有能力为她增光添彩,能做的,只有倾尽全力为她助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子女,增加她的高度,衬托她的威仪。
和学生交朋友,用真心聚真情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用全身心去爱,去关心。
我的第一届学生,年龄只比我小三四岁,在家是老小的我,终于找到了当大姐姐的感觉。我怀着初为人师的好奇,他们也怀着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年轻的我和学生们有许许多多的共同语言。那时周六周日晚上是弹性的自习,办公室里就成了我和他们谈天说地的自留地。有个学生毕业后给我的信中说,“其实,在骨子里,高中三年我是对你满怀敬慕,我知道有一个人在真心的关心我,这是我的幸运,具体原因很多很多的,一些事情我不能说出,但有一点可以说,我自小便缺少真实的关心,而在你这里,我得到了,让我真心的说一声感谢!”毕业时,真心不舍得和他们分离,直到现在,已经毕业二十多年的他们还实践着毕业时的誓言“老师,虽然你不是班主任,但是我们会让你享受到班主任的感觉”。每逢同学聚会,我和班主任张洪亮老师是必须到场的。我和我的开门弟子之间的关系早已经超越了师生,成为了朋友。
教育是一个需要倾注情感的事业,尤其是对特殊家庭的孩子,你的一点呵护,一份关爱往往会挽救一颗脆弱的心灵,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古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和学生的感情,许多都在毕业后多年延续着。届毕业生,张超,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科技大学,任班长,获一等二等综合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年,不幸患上了一种顽固性免疫系统疾病——皮肌炎,需要终生以激素和化疗药物维持,而这种治疗的后遗症是股骨头坏死,年,张超双侧股骨头塌陷,需要手术置换股骨头,而之前,他的母亲放弃自己的乳腺癌治疗,剩下钱给张超看病,我知道此事后,与张超联系,了解他的情况,鼓励他,支持他,尽自己的能力为张超在轻松筹平台实名证明,并直接或间接为张超筹得几千元。年4月,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张超的父母在卖菜的路上发生严重车祸,其父肋骨断裂16根,心脏受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其母也胸骨多处受伤,一根肋骨插入肺部。父母双双住院,独生子女的张超拄着双拐,为父母筹钱治病,跑交警队,并再次在轻松筹发起筹款,我的许多亲戚朋友同学知道后,也再次伸出援助之手,我与张超一次次对话,不断的鼓励他,“心里怀有希望,奇迹一定就能出现”,最终,张超的爸爸奇迹般的保住了生命,虽然终生还要躺在病床上,虽然不能与人交流,但是已经能够听懂简单的语言,这对张超来说已经是莫大的知足了。有父母在,家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张超执意要到我家里来看望我,我知道,爱在他心中已经生根,今后,他会坚强的面对人生的任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