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需要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约为万左右,且每年新增病例达20万,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重者造成终身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的热点。对于早中期、特别是年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治疗应作为首选。目前不少学者应用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中取得较为好的疗效,为保髋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临床方法。
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屈髋屈膝,尽可能使髋关节过度屈曲,选取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中外1/3处(环跳穴处)、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以及痛点作为治疗点
经冲击波治疗后3月、6月VAS评分与治疗前
比较明显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3月、6月Harr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3~6个月期间患者VAS及Harris评分趋于平稳。半年后复查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2髋,较好15髋,良14髋,差4髋。27髋关节疼痛明显消失,髋关节屈伸、内外旋转功能明显改善,活动基本正常。(2)由于门诊患者依从性小,经冲击波治疗后,次数不同与临床疗效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治疗次数越少,疗效越差。
机理目前主要认为①机械应力效应:机械刺激产生生物力学效应,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与代谢,刺激微血管再生和增强组织修复能力,使硬化骨裂解,促进骨的愈合;②应力压电效应:在非均质性物体(如大部分实质器官)中传播时因介质声学特性和机械特性的差异而形成拉力梯度,在物体内部产生剪切力,对组织和细胞产生应力作用,改变病损处的电位,活化了骨细胞,促进新骨和骨痂形成;③空化及成骨效应:高能冲击波使介质中含有小的气泡急速膨胀,导致组织发生微创、微小骨折及血肿形成,诱导血管化发生,增强膜内化骨及加速软骨化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使疾病愈合;④代谢激活效应:可能是由直接的机械效应引起的,一方面压力波可以改变离子通道,使神经膜的极性发生变化,通过抑制去极作用产生镇痛效应;另一方面,压力波可以激活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过程,加速清除和吸收代谢分解的终产物。
近年来对体外冲击波的基础研究认为体外冲击波干预能升高兔激素性ONFH血浆中骨保护素(OPG),局部坏死区
OPG表达增强,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再生及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其破骨功能,进而促进新生骨的形成;血浆中血管内
皮素-1含量降低,促进濒临坏死骨的修复和再生,防止骨塌
陷的出现。ESWT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趋向成熟;ESWT主要通过上调核心结合因子
α1基因的表达而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从而发挥体外震波促进ONFH患者BMSCs成骨分化和血管新生的作用。适当强度的ESWT可促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非骨坏死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诱导其成骨细胞方向分化。Wang等用狗作冲击波治疗胫骨骨折实验中发现,冲击波的治疗效果存在时间依赖性和累积性效应,即治疗后时间越长,疗效越好,本次临床研究也表明治疗后6个月比治疗后3个月疗效好,同时也表明治疗次数越多,效果越好。但对此种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在临床中如何对待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