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隐匿,不仅患者自己不易察觉,还容易被误诊误治。
那么具体都有哪些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呢?
一、部位难辨,易与腰部、膝关节疾病相混淆,造成漏诊
典型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是大腿根周围的疼痛不适,但大约30%~40%患者没有大腿根周围的典型疼痛,仅出现腰部、大腿膝关节以上部位的疼痛,股骨头周围并无任何不适,因此容易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造成患者自我判断困难。
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在于,股骨头感觉神经和腰部、膝关节神经感觉区存在交叉重叠。
股骨头坏死以后感觉神经将疼痛信息传递给关节囊及髋关节感觉神经,痛觉信号一方面上传到腰3、4神经节段,然后再上传到大脑痛觉感觉区,如同时放射到腰部就会“感觉”腰痛;另一方面经闭孔神经放射到胯关节、大腿内侧和臀部外侧,而闭孔神经除了传递胯关节疼痛之外,还将疼痛信号传导到股内收肌、股四头肌及膝关节,也就是大腿中下段、膝关节部位的疼痛。而与之相同的是,第3、4腰椎周围的肌肉、椎间盘出现病变直接“报告”给腰3、4神经节段;由腰2、3、4神经发出的股神经支配大腿肌肉(股四头肌)的运动功能。
因此,膝盖疼和腰疼可能是神经传导给人的错觉,与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容易混淆,需要经过专科医生进行鉴别。
二、早期确诊困难,病人不理解,医生决策难
除了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不典型造成诊断困难之外,专科医生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上具有“职业的敏感性”,但病人往往不理解、不接受,病人“习惯性的抵触情绪”。
三、疼痛时轻时重,导致病人“自我感觉良好”,耽误及时治疗
股骨头坏死从开始到完全塌陷,历时需要1~3年,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所以确诊的那一天可能是患病的3~6个月了;在本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股骨头发生了不同的病理变化,从骨髓水肿到水肿吸收、从骨小梁部分断裂到软骨皲裂,从股骨头塌陷到关节间隙狭窄,每一阶段既有疼痛剧烈的时候,也有疼痛轻微的时候。
值得一提的是,当股骨头坏死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时候,人的痛觉会逐渐迟钝,特别是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时候,塌陷股骨头由于骨盆代偿、头内骨小梁的压缩,关节面处于相对稳定,疼痛反而比股骨头坏死初期骨髓水肿、关节滑膜炎阶段的疼痛要轻的多。
不能仅凭疼痛的严重程度来评价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股骨头坏死的每一个阶段既会出现轻微疼痛,也会出现严重疼痛,仅靠这一个指标来判断病情容易出现以偏概全,耽误治疗。
自觉有以上疼痛症状的患者,需要提高警惕,为了自身健康,医院进行相关的专科检查。
往期精彩回顾※30余名股骨头坏死康复患者邀您见证他们的康复历程
※徒步爱好者保住了原装股骨头
※股骨头坏死患者拄拐的必要性
※患者“回娘家”讲述股骨头康复历程
※从拼多多临期奶事件看国民真实收入,加入慢性病保障刻不容缓
※一次摔伤骨折竟诱发股骨头坏死,35岁的中年人生该何去何从?
※股骨头坏死需警惕以下几种症状
※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正确运动方式与日常注意事项
※年轻,不再是资本别弄丢了……
※股骨头坏死的康复锻炼和饮食有哪些?
※股骨头坏死容易被误诊为以下几种疾病:
点击阅读原文
↓↓↓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