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有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28162.html
她是80年代独步西藏的一面理想主义旗帜,
40年后,她带着一个人的美术史回归。
巴荒在本质上是一位出色的、具有独立精神的画家,她在艺术上的转型缘自于她由内向外转化的生命体验。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巴荒的首个个人回顾展,展览以“回眸”为题,以简史的方式呈现她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历程。
回眸:一个人的美术简史——巴荒作品展
展览时间:年6月12日-年6月19日
开幕时间:年6月12日下午3:00
展览地点:北京桥艺术空间
主办:中信美术馆
策展人:贾方舟
策展助理:葛秀之
学术支持(以姓氏首字母排序):段君、郭红梅、雷颐、栗宪庭、彭锋、帅好、王端廷、汪家明、徐虹、杨卫、殷双喜、曾孜荣
《回眸:一个人的美术简史》
贾方舟
以“回眸”为题,巴荒个展以简史的方式呈现她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历程。
巴荒的艺术从一开始就带着“自我探寻”的色彩。她以“自画像”的方式不断在自我观照、自我审视、自我怀疑中完成自我塑造,实现自己的精神成长。这个时间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而以自述性为特征的中国女性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同时,她也画了风格唯美的《流》,表达一个少女的青春与阳光。
巴荒,《流》,布面油画,,中国美术馆收藏,图片:巴荒
巴荒,自画像《苦于生存》,纸质素描,,图片:巴荒
自画像《不肯死去的呐喊》,纸质素描,,图片:巴荒
巴荒,自画像,布面丙烯,,图片:巴荒
巴荒,《黎明》,三联画之一布面油画,毕业创作,图片:巴荒
80年代中期,她以一组《梦境》为代表的创作从表现手法到表现内容,都具有典型的新潮美术的特征。这些作品用超现实手法动情地描绘了自己抑郁苦闷的精神困境:孤立无助,苦闷彷徨,找不到方向。
巴荒,《零点时刻的来访》,布面油画,,图片:巴荒
巴荒,朝圣者的队伍(草图),图片:巴荒
巴荒,《连环画-生命之父》,,图片:巴荒
从年起,她决然离开潮流,前后四次进藏,把生命交给了遥远的荒原,直到90年代《阳光与荒原的诱惑》等三部著作相继出版,一批油画作品也相继完成。在整个90年代,巴荒已经从一个出道不久的画家变成了一个在藏学和考古学方面做出重要建树的人。但这一切并不是她的初衷,她在迷茫中走向荒原是为了走向生命的核心与本原,去寻找自然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巴荒,《登山日记》,布面油画,,图片:巴荒
“年一次偶然的登山训练,使我接近了登山人的生活,通过阅读登山人的历史和当下,对登山和登山人产生出一种超然的崇敬心,我“尝试用完全写实的手法来解读超现实的意境”,触摸“只有登山者才能到达的世界和感受他们的呼吸”。——巴荒
巴荒,《藏人肖像》,布面油画,年,图片:巴荒
巴荒《藏人肖像》,布面油画,年,图片:巴荒
“年开始的小幅肖像油画《藏人肖像》,是我再度认识绘画的新起点。我开始把肖像画作为一个学问来研究,这期间我浏览阅读欧洲绘画传统,从中世纪的圣像画到文艺复兴的绘画,尤其是早期文艺复兴的绘画……
我一向喜欢用油画刀和大笔触在画布上尽情挥洒,而在制作这张小肖像时却突然静下来转向用小笔,甚至是尖毫在方寸之间反复叠压与多层制作,确立一种硬边的精准描绘,并细心地体会到从灵动走向凝固的奥妙与理性提升的意义。”——巴荒
巴荒在本质上是一位出色的、具有独立精神的画家,她在艺术上的转型缘自于她由内向外转化的生命体验。深入到藏区腹地以后,藏民在宗教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虔诚信仰,使她开始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