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治骨心法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骨科难治病之一,患此病疾者,轻者拄拐跛行丧失劳动能力,重则卧床不起终身致残。目前已有上升趋势。作为祖国医学的峨眉治骨医术的传承者张连喜院长对本病有着全面的认知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以满意疗效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股骨头坏死为现代医学之病名,古籍中虽无此病名,但早有对该病的记载。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云:“足不任身,腰背不能举,发为骨痿”。《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抟,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内伤骨为骨蚀”。
黄帝内经云:“人之有常病也,亦固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认为正气虚弱,正不胜邪,易为外邪所侵。又云“曲身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不能久立,行则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说明筋骨的疾病与气血肝肾的充盈虚损有着密切关系。筋骨关节的功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濡养。后天失养,气血不足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峨眉医家认为骨蚀为本虚标实之症。“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强调了长期劳损为该病致病因素之一。认为由于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或寒湿凝结阻滞气血而至筋骨失养或外伤劳损或先天禀赋不足等等诸多因素皆可发为本病。
峨眉治骨心法将此病分为早中晚三期分期论治,同时独到的提出治疗骨蚀“内外结合、筋骨同治、早期骨萎、尤以治骨、兼以治筋、中晚骨蚀、治骨同时、尤以治筋、内调气血、外治其形、筋强骨健、病体趋安”的治疗总纲。往往历代医家强调内以药物调理为主,忽视体疗即功法锻体的重要性,峨眉医术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治疗也应内外兼修、由内及外、调理神形、由外及内,相辅相成。道家讲: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习武之人亦讲:动静结合,由外及内,即通过特殊的锻炼方法调理身体内部脏腑气血运行。所以峨眉医家在內治同时也非常强调外治方法即“练功锻体”的重要性。
峨眉治骨心法认为早期骨蚀多为气滞血瘀而至,血瘀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而往往气滞又是血瘀的成因之一,因此,气滞血瘀可致肌肉筋骨失于温煦濡养,故出现早期骨蚀髋部周围疼痛难忍,入夜加重、舌紫暗、舌苔白脉沉弦涩。但关节活动在不痛时尚可。此时运用活血去瘀,宣痹止痛治则:内治法配合外敷灵芝膏,外治以峨眉自体复原功卧功锻体四式为主。治骨为主同时兼以治筋。突出骨健则筋安的原理。
中期骨蚀:发病日久或治疗不当骨病迁延而至肝肾亏虚,此时患者症见:神疲乏力,关节疼痛迁延难忍,时轻时重,面色无华、舌紫暗,舌苔白或有齿痕,脉弦细,此时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下蹲外展尤重。此时治疗宜补髓生骨,滋肾益肝的治则。同时配以峨眉自体复原功站立功法,已达到补益肝肾,痛经活血,滑利关节,行气止痛用。中晚骨蚀、治骨同时、尤以治筋。筋强骨健。疾病健安。
晚期骨蚀:身衰体弱,久病缠身后此时病见气血两虚。此时骨蚀患者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筋衰骨萎、肌肉消瘦。或卧床不起或轮椅代步苦不堪言。此时舌苔薄、舌体瘦弱、脉虚无力。此时重在补气生血,固本培元。外治法以峨眉自体复原功卧功为主配以站功。有条件者可以配合峨眉治骨手法治疗。在补气补血同时配以手法理筋防止筋衰骨萎,外功由外及内调理气血。
以上,是峨眉治骨医术对于本病认识和心得。并且其他各位学派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也都很深刻,临床上都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疗效。股骨头坏死为临床常见的疑难骨科病症,属于中医的“骨蚀”“骨痿”范畴。峨眉医术总结由古到今众多医家的学术观点,认为此病乃本虚标实之症,主要由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或外伤而至气血凝滞,气血不通等诸多因素而致本病。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辨证为其基础。应重视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强调“筋骨同治”、不同时间不同治法,及“尤以治骨”与“尤以治筋”的关系,外治练功与内在调理的关系。与此同时,也注重与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