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做漂白吗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9339067.html
松浦弥太郎曾说: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有时候,真正困住我们的往往不是困境,而是我们陷入了思维的陷阱,不断地自我内耗。
不知道你有过这种体会。
就是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整天感觉累得不行;
就是明明什么都没开始,就因过度在意而心力交瘁;
整天就像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鼓励你前行,一个苦口婆心劝你放弃。
吵来吵去,内心的那场大戏就已将你消耗的不行、疲惫不已。
这就是自我内耗,让人心力交瘁的罪魁祸首,拖垮一个人的凶手。
part1
一味抱怨,就是刁难自己
《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宾塞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位朋友,叫查理。
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赛事主持人,单位里出了名的“台柱子”。
他外表俊朗、身体矫健,健谈乐观,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抱怨。
有一天,领导通知他,节目临时有了变动,下届奥运会不再转播田径项目。
改换成了游泳和跳水。
这个消息对只懂田径的查理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极度气愤下,他怨气满腹,三番五次找领导叫板,结果自己被处罚、被停职。
同时,他逐渐被边缘化,不再是同事间的佼佼者,也没有任何升职的机会。
他向斯宾塞诉苦,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受这个无妄之灾。
斯宾塞听后,语气缓和的表示了理解,并语重心长的给他讲了奶酪的故事。
听完故事后,查理沉顿了好久,下定决心不再纠结“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奶酪。
于是,他不再抱怨,而是开始认真研究游泳和跳水。
一个月后,查理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自己完全可以胜任新工作。
查理,凭借专业的解说,得到了同事的尊重、领导的认可。
他,再次重回事业的巅峰。
英国古代曾有一句谚语:“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意思是,事情就像牛奶泼在地上一般覆水难收,既已不可挽回,就别再为它苦恼了。
确实,当事情已然发生时,就已定局。
此刻再去抱怨不过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做人,理当知道世间少有如愿以偿之事,多的是生活的耳光。
抱怨解决不了事情,一味抱怨不过就是刁难自己。
与其这样,不如身处黑暗,自己提灯前行;天降大雨,自己撑伞避雨。
自己做自己的灯,自己撑自己的伞。
往前看,向前走。
雨下再大又何怕,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part2
纠缠太深,就是不放过自己
记得漫画家几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
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网友
兰博就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惨痛经历:某天早上,她穿了一条白色的新裙子,兴致冲冲去上班。
谁知,上班途中下起了大雨。
恰巧旁边路过的汽车,飞驰而去把脏水溅到了她身上。
于是她整天的心情,都特别不好,遇到的事都很不顺。
先是领导让她交一份报告,改了好几次都不过关。
后是跟同事因一个句号吵得不可开交,气鼓气胀的。
甚至就连回家以后,都不顺心。
她莫名地跟丈夫发脾气,两个人为此还大吵了一架。
第二天复盘时,兰博才意识到事情之所以闹到如此不可开交,就在于她太在意那条裙子,太在意被车子泼了一身水。
她一直纠缠着汽车脏了她的裙子这件烂事上,从而影响了她整天的情绪。
这才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电影《纵横四海》里就曾有这样一句话:
有些事一旦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走了之。
别柔肠百转自怨自艾,别心有不甘怨天尤人,结束才是新的开始。
确实,人生哪能万事顺遂,事事如意。
一味的纠缠,沉溺于烂事之中,就等同于再无形之中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影响了自己。
成年人理当学会翻篇和不在意。
因为,只有翻篇才能够解开人生的郁结;
只有不在意才能避免沉迷困苦的枷锁。
想起有人曾问作家余光中:
“该怎样应对那些天天找你茬的,追着你骂的人?”
余光中回答道:
“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生活中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成年人的强大,就是在于清醒的认识到生活是自己的,不是他人的,更不是他人嘴里的。
他说归他说,我自过我活。
不纠缠、不拉扯。
不算是放过他人,但是确确实实是放过了自己。
就像周国平曾说:“
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不较劲,生活才会过得顺遂又自得。
part3
过度在意,就是折磨自己
亚里士多德曾说:
“没有谁能折磨一个人,除了他自己。”
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烦恼,就在于过度在意和计较。
越计较得失,就越痛苦;越在意真相,就活得越迷茫。
泰戈尔在《画家的报复》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擅长肖像画的画家,曾多次拒绝将画卖给自己的仇人。
可仇家为了买画,接二连三、多次上门来找他。
画家屡次拒绝,并公开表示自己不卖画的原因:
就是为了报复,因此不管他来多少次都无济于事。
话是说痛快了,但画家的事业也不复从前了。
由于画家心里经常惦记着此事,渐渐的他无法再专心作画、甚至拿起笔都没有了任何灵感。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画的画像极了仇人。
尤其是眼睛、鼻子、嘴巴,分明就是照着他的样子画出来的。
此时,画家才明白,他太过在意导致自己满脑子都是仇家的样子。
自然无法再完成高水平的画作了。
《你是我的小确幸》里曾说: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烦恼由心生,凡境皆心造,一切由心生,一切随心动。
做人就是这样。
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你计较什么,什么就会困扰你。
就像《钝感力》中作者讲述的那个故事一样。
早年,医院当实习医生时,曾遇到了一位极其喜欢训斥人的教授。
教授不是嫌这些助手动作慢,就是嫌他们拿不稳医用工具。
因此在教授手下实习的医生,实习时间最长的不过3个月;最短的不过两周。
唯有一位新来助手打破了这个记录。
刚开始,他和其他的实习医生没两样,也是每天被嫌弃不是动手慢,就是拿不稳工具。
不同于其他实习医生的玻璃心,这个小伙子赢就赢在他从不把教授的责骂当作一回事。
不管教授骂的多难听,不管当时受到的刁难使他有多难堪。
一到下班后,他就跟没事人一样。
照样和跟朋友吃饭谈笑风生,照样第二天继续精神抖擞地来上班。
最后,这位助手成为了医疗部最优秀的外科医生,医院的院长。
其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变成实习医生们那样的人:
穿上喜欢的新衣服,因为身边人一句“不合适”,立马就怀疑起自己的品味。
外出游玩在朋友圈发了照片,有人评论了一句“不好看”,瞬间失去了好兴致。
工作中遇到一点不如意,老板说了一句不行,就顿感挫折不适合。
却鲜少做到像新来助手那般拎得清。
就在于我们习惯了在他人眼里找信心,做不到在自己的天地寻欢乐。
归根结底,就在于失去了钝感力。
不懂得放下对外界眼光的过分在意,做不到该无视的无视,该忽略的忽略。
成年人理当明白,人生讲究的就是一个心态。
别人怎么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
活在别人嘴里,不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结语
一个人的未来,藏在他的心态里。”
好的心态,就是对生命美好的滋养。
抱怨少一点,不过分纠结,才能活得洒脱一点、自在一些;
迟钝一点,不过度敏感,内心轻松,才能走的更轻松一点、人生更自得一些;
冷淡一点,不过分在意,心态平和,才能不困现在、不惧未来,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性。
做人,还是简单点的好。
本文由胡杨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