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风笛导言
年,联合国将5月15日,也就是今天,确定为“国际家庭日”。
家这个词总能轻易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情感蔓延。席慕蓉曾写过:“……当塞尚画布上的最后一抹绿色和着秋虫唧唧时,家在召唤我了。”
除了塞尚,还有不少西方艺术家热衷画“家庭画”,让我们为热爱生活的你解读,为什么在家挂一幅“家庭画”,要比挂“全家福照片”高级得多……
▲图片源于网络相机无法记录的“家是温馨港湾、快乐天堂”
婴儿呱呱坠地,获得父母悉心的照料,家通常是庇护他的港湾。
19世纪末的美国女画家莉莉·马丁·斯宾塞在《家族的肖像》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母逗弄婴孩的画面——房间装潢精致,少妇坐在椅子上手托女婴;留着络腮胡、身形魁梧的父亲温柔而专注地凝视爱女,手拿樱桃逗弄宝贝,小女婴则向空中伸出小手。
▲《家族的肖像》莉莉·马丁·斯宾塞美国油画图片源于网络
莉莉·马丁·斯宾塞以细腻的视角,捕捉到生活中一个细微又充满温情的亲子画面;低饱和度的色彩及清晰的线条,用各种细节体现初生婴儿给家庭带来的乐趣,父母与婴儿相处的生动画面。
作品的细节处理的非常灵动,隔着画面都仿佛听到女婴清脆的咯咯笑声,与画中人一起沉浸在融洽温馨的家庭氛围中。
这样的场景可能是相机很难捕捉到的,因为它是作者带着一种情感或情绪创作的结果;此外,画面通过细节展示了十九世纪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桌上的水晶玻璃瓶还是女子脚下的脚凳,都在描绘着一种生活方式……暗示着一种来自过去的传承。
通常这样的场景画作,常见于十九世纪家庭的客厅,如同我们今天不少家庭客厅里的“全家福”。不少欧美家庭至今仍以保有这样的画作传承为自豪,那是家庭甚至家族的凝固瞬间,是值得被铭记的时刻。
除了港湾的象征,家庭还是欢乐的场所。有时候,也许正是曾经无数个家庭欢乐场景,带给我们一生源源不断的内在能量。
荷兰画家扬·斯蒂恩,就用他高超的绘技表现出大家庭的欢乐一刻——甚至连画作的名称都叫作《快乐的家庭》。
▲《快乐的家庭》扬·斯蒂恩荷兰布面油画图片源于网络
作品描绘了一个荷兰普通家庭的欢聚时刻。
作品构图乍看凌乱、繁杂,但细究之下,每个人物都各有特点,细细品味每个人物的表情,就能体会到扬·斯蒂恩如精致散文般的构图技巧——杂而不乱,充满动感和欢乐。
画作中央的妇人虽然怀抱幼儿,却在侧身倾听身旁的老妇人,两人脸上洋溢着平和、喜悦;怀中的小儿挣扎着去听他身侧的笛声,手舞足蹈地挥舞着;窗外的半大孩子正歪着身子模仿大人抽烟的样子,鬼马神情活灵活现。
画面中虽然各人都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