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二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治愈与快速塌陷的分水岭、植骨手术与保守治疗的分水岭、保头与关节置换的分水岭),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本阶段症状不是太严重,很多病人一直纠结到底是保头手术还是保守;其实不单是病人纠结,医生更纠结到底该不该做手术、做何种手术进行保头?考验的不是心情,而是考验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对手术技术的信心。
2.二期的股骨头坏死,有些病例通过保守治疗完全可以控制住,但是有些病例必须通过手术植骨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结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股骨头坏死分期的局限性。二期就是有症状已确诊但尚未塌陷的股骨头,范围广、差别大,只靠分期不看片简直就是耍流氓。
很多人不服气被划入中等收入人群
所以最常见的问题“二期怎么治?”常常令人倍感头疼,就像食客去饭店不点菜,直接让厨师自己看着办——巧厨难为无单之炊。
3.植骨手术与否还取决于很多社会因素,比如说病人的工作性质(能否长期拄拐或者请假),家庭状况(家里有没有孩子即将结婚,在一些地方拄拐会影响下一代),时间能不能耗得起(关节置换干净利索,一周都能出院,1到2个月丢拐完全不是问题;而保头治疗耗时巨大,虽然收益在于长远,但很多穷病人在经历保头失败之后往往会感叹不如早点换关节,所以丑话必须说在前)。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矛盾,其实也有化解的方法——冲击波综合保头治疗,治疗三个月左右看效果,有效即坚持,无效则植骨,快速塌陷则考虑换关节。
看看下面的这个病例,给纠结的病人一些借鉴。
男性,39岁,年确诊股骨头坏死,既往身体健康,除了长期吸烟史,尚无其他骨坏死高危因素。病人曾在我科从最初的保守治疗切换到植骨治疗,这其中经历了怎样复杂的思量和心理斗争,恐怕只有病人自己能体会。但无论如何,整体来看,前期的保守治疗提高了对病情判断的准确性,又给病人一个观察、比较和选择的时间,同时减少了治疗的盲目性。
▲右侧▲左侧X光片看股骨头貌似很好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之所以不愿选择手术,就在于影像上看着挺好、疼痛不明显、功能影响不大。这事儿,其实换成任何人都会犹豫犹豫,但是这个病的特殊性决定了一部分病人如果不尽早植骨,可能就要走向塌陷。
CT显示坏死病灶范围较大半年复查X光没有明显变化MRI提示病情较为稳定年5月复查,骨密度提高年8月复查:
局部骨吸收明显,疼痛略微加重怎么办?折腾一年了,时好时坏,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决定手术。
X光看上去问题不大的股骨头,软骨已经明显损害。
来个特写:
红色圆圈区域表示正常软骨,绿色箭头所示为软骨剥脱区(颜色越红说明损害越重)。
这样的软骨损伤其实为远期继发骨性关节炎埋下了伏笔,但是即便如此,在磁共振上也无法诊断出来。
年8月9日手术后复查:
手术后第5天下地走路去拍片,侧面反映了手术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可怕,微创手术根本无需卧床几个月。
右侧植骨手术后将近3个月复查,X光片显示骨密度均匀增高:
患者来复查的时候,拐杖就是个摆设,几乎没用。
眼见为实,全屏播放看视频:
看见患者的车钥匙没?自己开车来的对了,忘了提及左侧股骨头的情况了(X光标记为L侧的,图片上看着是右的即是左侧股骨头),坏死范围非常局限,吃药或简单冲击波治疗足够了,发展不到哪。前面罗嗦了很多,不想再感慨什么了,一句话:股骨头从开始坏死发展到二期,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抓紧时间治,方法很多,医生会帮你选择最适合的那一款;实在抵触手术的,就老老实实拄拐保护好,给自己多留条退路。更多精彩内容,大拇指戳下面▼▼▼临床:植骨股骨颈
骨水肿
关节基础:血运
文献
冲击波
养生
医史其他:骨不愈合
关节炎软骨
康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