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10059087.html
我开通视频号啦!
作者周松涛
来源
首席财经观察(ID:meirijingji)
暴利行业有很多!医药和医疗器械,尤为夸张!关键医疗器械集采,爆降82%昨天(9月14日),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产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元左右,平均降价幅度高达82%。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因外伤、运动损伤、退变老化等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骨科耗材技术分类和组合复杂,难以直接竞争,长期以来是集中采购的难点,价格虚高,患者负担沉重。本次集采对象选择了人工关节置换器械,说明国家对药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现象开刀了!预计明年三四月份,患者就能用上降价后的人工关节集采产品。集采,就是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也就是国家团购。譬如集采苹果,以前苹果5元一斤,现在必须要降价,要降到1元一斤,国家会大量采购。人工关节还不是集采降价幅度最大的医疗器械。年9月14日,国内的医保局联合部门其他组织召开过一次会议,针对冠脉支架价格偏高的问题进行了商谈,11月5日,国家统一采购10类冠状支架产品,采购价从1.3万元降到了块。冠状支架对于心脏搭桥这类手术的异常关键,一直以来国内在这类技术上的发展都突飞猛进,然而就是因为手术难度大,支架发挥的作用关键,该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医疗界开始推广心脏搭桥的手术,当时的支架都是进口货,一个单价最高可达3万元,算上手术费等,一场手术下来至少要花费5万块。一直到年国产支架研发成功,价格才有所回落,但是单价仍在1.3万元左右,对于患者而言仍然难以负担。除了医疗器械,一些关键药品的集采也将让患者大幅减轻。作为市场最大的降糖药品种,胰岛素也要被集采了!中国的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占全球患者的四分之一,有些患者需要常年注射胰岛素。加上老龄化到来,糖尿病患者还会增加。胰岛素集采,会让糖尿病患者每年节约很多开支。重要领域,关键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集采已经全面铺开,未来更多药品和医疗器械将会纳入集采行列。有网友表示,万物皆可集采。集采刺痛了谁?几万元的产品,集采之后,价格变成了几百元。同样也可以说明,这些医疗器械的成本也就只有几百元,而且肯定低于集采价。到底是谁让几百元的产品到了患者手里变成了几万元?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必须要经过医疗器械公司。从厂家到独家代理商,独家代理商再寻找区域代理商,区域代理商发货给省级经销商,省级经销商再成立各级经销商,各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器械科主任、医生等环节的打点,医院,或者直接卖到患者手中。每经过一个环节,价格就要增加一个级别,结果就往往能高出成本无数倍。也就是说,虽然到患者手里的最终价格和出厂价有天壤之别,但最受益的并不是生产厂商。很长一个时期,“中间商赚差价”是人们熟悉的“市场规则”。对于医疗这个特殊行业而言,医药代表几乎靠吃差价“赚”出了一个巨大行业,此前,“从业者”竟然有万之多。当然,这只是有统计的数据,真实数据远远不止于此。这些医药代表赚的钱,并不是依靠市场规则。在装满自己腰包的同时,医药代表也污染了医疗行业。给医生回扣,推动医生开高价药,腐蚀医疗行业,推高医疗成本,加重患者负担,损害医患信任,这都有医药代表的“功劳”。现在集采来了,多万“医药代表”将会彻底从世界上消失。集采之后,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的利润空间肯定不如以前,虽然此前赚最多差价的是医药代表。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会不会大幅降低生产厂家的积极性,会不会导致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不合格?没有了利润空间,医药行业会不会停止创新和研发?可能性不大。很多药企最大的费用不是研发,而是销售费用。年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占总营业收入的15.3%,年A股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16.27%,年A股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16.43%。研发投入则不同,年研发投入总计亿,只有同期亿的13%左右,即使年研发费用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依旧还是远远低于销售费用。很多人更在乎的是医药公司的利润和股价,没有多少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