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已霉变的小影集,保留了临摹习作大抵是上了初中之后吧,我的连环故事纵情撰画的经历戛然而止。已不记得接下来那五年的时光,是否还延续着相关的习惯。那个阶段的课本日记包括学习本,均已不见踪影。学校似乎也没再开设美术课,平时黑板报大字报栏之类的活儿,应该干过,也没啥出彩的记忆。或许粉笔一类的涂鸦也不适应吧。纳闷高二紧张阶段,自己居然偷闲去临摹极模糊的印象只是,所有的课本里里外外,都是被我涂鸦了个遍的,但漫画老师或同学的事儿好像没干过。那年代的漫画主要用于丑化阶级敌人,俺既没那个胆量,似乎那时也没那个特长罢。高中时期仅存的滑稽影星的照片临摹高考没去成、招干又被挤掉的境况,反而给了我重圆涂鸦梦的大把时间。记得开始还是想学素描、学水彩油画等等,尝试下转考美院的途径。遗憾的是,都是浅尝辄止,发觉自己根本不是那个料,色彩没感觉,技巧学不会。跟着几位哥们姐们折腾了一阵,就识趣的退回书桌,延续着白纸涂鸦的喜好。唯一的一幅素描,那些花掉的彩画全扔了开始,在司法局当宣教股长、主编着一份地方司法小报的周叔叔,给了我一个为小报画报花的小活。认认真真的干了几次,好像还赚了点零花钱。但随着周叔叔骤升为局长,这小活连同伴随着的遐想也戛然中止。百无聊赖地整天待在偌大的阅览室里,于是就随手对着书报上的各类人像,开始了为期两年左右的临摹生涯。较早的连环画报上的钢笔临摹之一较早临摹的连环画报之二先是从连环画报入手的吧?后来就随见随画,包括《追捕》里的杜丘(高仓健)、文学名宿、世界名人等等。而且尝试着软头、弯头钢笔,和勾勒、点画等各式各样的技法。铅笔则是基本不碰,大概是惧怕了素描的缘故罢。电影杂志上的人物也是当时临摹的对象华罗庚与张汀先生都成了俺练笔的对象极少用炭笔临摹的世界知识画报上的名人记不住是哪里的人物被俺临摹了在那年的高复班上已根本没有心思去“煎旧饼”了,除了感兴趣的语文课以外,其它则是经常的逃学、早退,不交作业,以至于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当堂正告我:别以为你去年高考多了一分,这样下去,你今年根本考不上!学业已是无可救药,临摹却日见长进其实,除了父命不可违的缘故,俺那时早厌烦了费心费神的物理化学,还有生物英语等,满门的心思都在想着未了的涂鸦梦了。痛恨的却是,考美院干嘛一定要素描与色彩呢,哪天父亲开恩了,先寻个小活,边干边做着自己乐意开心的涂鸦与遐思,该有多棒!老画家与美学家都是俺那时神往的偶像黑白世界远比啥安培、化合作用有趣得多次年的高考,自然是滑铁卢。父亲暴躁以后,也死了再让俺学“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科之心。磕磕碰碰之下,我还是一如既往不停地涂鸦。可说实话,那阵子够郁闷的:学理不成,学文学画亦茫茫。惟有这些在俺钢笔之下展现着神采的人物,不离不弃的日夜陪伴着孤寂的我…坚毅的神态或许映衬了我的执迷不悟女战士的风貌,似乎也代表着青春的向往那阵子开怀大笑的人物入不了俺的笔下锁眉沉思,似乎是俺笔下主人公的共性临摹进入了一个需要自我突破的节点